深耕数十场景,服务客户1500+,DUCO多可协作机器人助您轻松实现智能制造(上)

2024-01-11

【摘要】:成长迅速,实力沉淀。

应用场景不断丰富,布局厂商也在逐年增加,部分场景千台级订单的出现均透露出:协作机器人正在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舞台上的“主角”,真正进入高速市场化发展阶段。

从市场规模看,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。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 )统计数据显示,2016至2021年,我国协作机器人销量保持较高增速持续增长,其中,2021年销量增速达到81.80%,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。预计至2026年,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接近10 万台,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元。

从市场接受度来看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价格的下行,协作机器人的接受度进一步提升,行业开始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。

当前,“协作机器人已经进入下半场”成为业内的共识。最为明显的是,厂商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价格竞争,更多的体现在综合实力的较量,其中包括技术、产品、渠道、资金、人才、管理、战略等多个方面。

成立于2014年的中科新松,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在技术、产品、场景等三个维度建立了强而有劲的竞争力,综合实力稳步提升。对于协作机器人下半场之战,中科新松胸有成竹。


核心技术打造企业生命线

对于中科新松而言,核心技术就是中科新松的生命线。

在发展的道路上,中科新松始终植根中国科学院深厚的科研土壤,建立起核心技术的壁垒。

与工业机器人相比,协作机器人的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安全性、易用性、灵活性、共融性等。

安全问题是人机协作系统的基础,协同工作必须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为前提;易用性和灵活性是人机协作系统的重点,能够快速适应柔性的、复杂的生产方式是协作机器人的优势;共融性则是协作机器人全面深入市场、多方位超越工人的核心。

一般来说,为了满足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需求,行业内企业通常采用低电压、轻量化设计,同时具备碰撞检测功能。中科新松为实现多可®协作机器人 DUCO Cobot的轻量化以及集成化,自研了机电控高度集成的一体化关节设计,解决了高功率密度的机电控一体化关节高度集成的技术难题。

与此同时,在力感知及高精度力控作业方面,中科新松研发了力感知及高精度力控作业的核心技术;在人体协作安全控制及响应技术方面,中科新松自研了人体协作安全控制及响应技术。

在核心技术的支持下,中科新松除了减速器外,伺服、电机、编码器、安全控制器、关节模块,软件系统等核心部件产品均自主研发。目前,DUCO多可®协作机器人已完成协作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国产化代替。


产品矩阵不断丰富,竞争优势凸显

2017年,中科新松发现,在半导体行业的芯片后道生产工序中,上下料的载具基本是在15kg以上,这就需要机器人具备足够的负载能力的同时也具备安全性。但彼时的协作机器人是以中小负载为主。

在半导体行业需求的驱动下,中科新松开始进行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研发,并于2018年20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开始量产,随后又持续推出14kg负载的产品。 

2022年,看到以码垛为主的场景对重型物料的搬运需求越来越旺盛,中科新松便开始25kg负载产品的研发,直至2023年2月,中科新松25kg负载的产品面世。

目前,中科新松已经成为协作机器人玩家中产品最为齐全的厂家之一,品类有多可协作机器人和多可移动协作机器人在内的 2 大系列 20 余种产品,包含七轴协作机器人、双臂协作机器人、25kg大负载协作机器人、2m长臂展协作机器人、移动协作机器人等;负载范围涵盖3kg-25kg。

其中,多可协作机器人作为中科新松的标杆产品,已拥有GCR系列、SCR系列、DSCR系列三大产品线。

例如中科新松的多可GCR系列,包括GCR3-620、GCR5-910、GCR10-1300、GCR14-1400和GCR20-1100、GCR25-1800等六款协作机器人产品,负载覆盖3kg-25kg,工作半径覆盖620mm-1800mm,能适应广泛的应用需求,同时具有安全、易于操作快速部署、低功耗等协作机器人特性,碰撞检测功能,人机协同作业,更安全。 

其中,值得一提的是,GCR25-1800是中科新松2023年针对码垛、重型物料的搬运场景推出来的新一款协作大负载机器人。GCR25-1800相比20kg负载的协作机器人节拍提升20%,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±0.05mm,最后,GCR25-1800的操作软件加载了最新版DUCO CORE操作系统,可集成视觉操控等功能,提升人机交互体验,目前已经实现批量落地应用。

 

 

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358弄4号楼

关注中科新松